4月13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研途有道 筑梦同行”系列讲座第六场正式开讲。本场我们邀请到了李媚乐老师做主题为“反思 失误 成长——关于上课这件小事”的国际中文教学专题讲座。讲座由辅导员张婷老师主持,全体21级硕士研究生参加。
主讲人简介:
李媚乐,女,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主编《HOW TO 新 HSK》等多部教材与教辅资料,发表《副词重叠与重叠式副词》《韩国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等多篇学术论文。曾在俄罗斯、韩国、意大利等国教授汉语。主讲课程:对比语言学、外国人汉语偏误分析、初中高级汉语 课程等。
讲座开始,李老师分享了她与国际中文教学结缘的故事。李老师谈及她任职时,是国际中文教学的发展时期,现如今,国际中文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当前形势及今后的挑战,同学们要明确目标,好好学习,不辜负自己的青春时光。然后,李老师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幽默风趣地向大家讲述了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李老师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和语篇教学五个方面入手,强调了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解决方法:
第一,大家在教学中不要“想当然”、“过分强调近义词辨析”和“忽视语篇教学”等,尤其是在教学模式转换成线上的情况下,更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第二,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发的“尴尬”和“冲突”,一定要保持冷静,灵活处理问题。还应尽量了解学生的母语文化,避免在课堂上出现跨文化冲突。
第三,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教资教态。李老师用诙谐生动的例子向同学们讲述了教师教态、着装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提醒同学们从业时行为举止一定要得体。
李媚乐老师从教二十余年,教学功底扎实,从教态度严谨。李老师对我院学生寄予厚望 ,给即将成为汉语教师的同学们提出了四项应该具备的能力:扎实的汉语及文化知识能力、教学理论知识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以及基本的科研素养和敏感度。最后,李老师说道,作为一名汉教人,我们不仅要做学术上的有心人,还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她希望大家能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水平,多读书,做有情怀的对外汉语教师。
讲座接近尾声,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向老师请教,李媚乐老师也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出耐心细致的解答。通过本次讲座,使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身为国际中文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下定决心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锻炼专业本领、提升教学技能、涵养文化内涵,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的国教人。